2017湘潭县政法“三十佳”表彰大会。(记者 刘建强 摄)
文/傅国平
构筑立体网络 突出防控管控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行动纲领。湘潭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决策部署,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实施城乡雪亮工程,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开展矛盾多元化解为重点,认真落实社会治理各项措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一、铺密“地网”,夯实基层管控,实现网格服务管理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1.做实网格,运转有序。出台《湘潭县全面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工作方案》,全县按照“县为一级网格,乡镇为二级网格,村(居)为三级网格,村(居)以下为四级网格”的规则划分四级网格1887个。农村根据合并村组大小,城区社区依托庭苑、楼栋、路道等,按照每个网格200-300户、1000人左右设置若干四级网格,自成院落的企事业单位都划为四级网格下的子网格。人员选配按照“3+N”的模式组建(即:1名乡镇指导员、1名网格员、1名党小组长、若干名网格信息员。)城区社区由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自行选聘网格员和信息员。全县统一制定工作流程,采取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做到网格化和村(居)党建工作同步开展;以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做到整合公安、司法、法庭、民政等部门力量协作配合;以新型网络媒介为载体,发挥微信、公众号实时、快捷的传播优势,快速、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2.翔实数据,保障有力。开展 “千名干部进万户”“三实信息采集”活动,以网格为单位对全县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等基础要素进行摸底核对,切实提高信息特别是实有人口信息的准确率。投入350万元,为每个网格员配备了手持终端,安装信息系统APP,保障了信息即时录入上报;在城区社区招募志愿者任专职网格员,保障月平均补助为1500元左右;将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信息员按录入每人2.5元拨付工作经费;县综治信息综合各类上报数据分析论证,明确全县网格员3588人,要求加强信息录入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平安建设、综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综治年度考核。
3.充实资源,管理有利。对县级相关单位在村(居)设置的对口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相关单位在安全管理、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方面的资金拨付统一整合成网格化服务管理资金,充分发挥了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资金整合。在公安、计生等部门已有信息化资源基础上,整合人、地、事、物、组织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形成全县基本数据库。建立网格与相关单位之间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家采集,多家使用”格局模式,实现数据整合。将县直相关单位服务管理资源整合到网格,下沉工作职能,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通过网格员开展党务、政务、事务、服务等日常工作,确保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在网格落地生效,实现职责整合。
二、组密“专网”,压实源头调控,实现专业调解组织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
1.以机制创新促进调解体系不断完善。把化解社会矛盾摆在全县发展改革稳定大局中来定位,针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出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施意见》,在全省首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5443工程(5即: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第三方调解。4即:县、乡、村、网格四级联调。4即:健全风险评估、排查预警、信访工作、多元衔接四项机制。3即全面落实体制、机制、平台三大建设任务)。完善“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进村(社区)工作。在派出所、法庭、检察院设立驻所、驻庭、驻检人民调解工作室,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履责、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2.以源头治理促进调处窗口重心下移。按照“预防为主、调防结合”原则, 结合开展法治湘潭县建设和 “七·五”普法教育,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地宣传各种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形成群众用法治的思维解决问题、理性维权的良好氛围。坚持“县一月一排查,乡镇半月一排查”工作机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分类登记,逐一注明问题性质、成因、现状以及解决措施,限时处结、限期化解。突出网格调解,分网格制定了网格员便民服务卡,方便群众便捷、及时联系。健全网格员走访制度,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隐患,提前疏导妥善调处,确保问题稳控化解在萌芽状态。
3.以措施有力促进调解组织效用发挥。全面建设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在已建成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婚姻家庭3个专业调委会的基础之上,根据上访群体和反映诉求的数据总量分析论证,按照“八有六统一”的工作要求,新成立物业管理、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民间金融、军地矛盾、环境保护等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由财政拨付工作经费50万元,确保各调委会充分发挥作用。2017年,全县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878件,调解成功869件,调解成功率达98.9%。
三、织密“天网”,做实信息防控,实现视频监控资源互联共享的工作格局
1.在县域发展之大政上定位。视屏监控系统建设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平安工程”,更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如何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切实提高政法干警实战水平,全面强化社会面防控管控、有效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湘潭县坚持以建设县、乡、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主阵地、以视频监控资源互联共享为核心,按照“政法牵头组织、公司建设维护、公安管理使用”的总体思路,实现全县两道视频防控圈的总体目标:环县域边界视频防控圈:即在进入县边境的所有能通过两轮摩托车的道口、码头、渡口安装双向监控,实现“进县留影、出县留踪”。县城区核心防控圈:即在2020年可能发展的区域内增设交通和出城高清卡口探头,在分散居民小区增设适用型电子监控,实现核心区域人、车轨迹全方位跟踪。
2.在经济社会之大局中统筹。针对湘潭县区域实际,按照“统一规划、按需布建、有效整合、全面覆盖”的原则,召集相关部门就监控点布局、监控中心设置、运行模式以及整合现有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论证,制定出台《湘潭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关于进一步完善湘潭县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建设项目的报告》和《湘潭县农村雪亮工程建设规划书》。财政投资近2700万元,建设全省首个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县、乡镇综治中心均按照国家标准设立“三室一厅一平台”,即: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社会组织入驻专门办公室、群众接待大厅和综治信息平台。在确保每个村(居)安装5个探头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县域边界出口、中心镇区、城区车站、码头、渡口等案件高发区域和人员密集区域安装高清监控探头2500个。
3.在万物互联之大势里推进。建立全县视频监控中心,将县综治中心与县110指挥中心视频联通对接,将社会视频监控与县平安城市电子防控系统对接;将重点河道、重点企业纳入全天候监控范围。在全县各派出所设分控中心,对城区和农村重点路段进行全天候监控,做到视频系统 “无形监控”与治安巡逻“有形防控”无缝对接。现已成功连入监控探头3800余路,在保障交通、协助破案、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为交通事故提供线有效线索,协助破案150起;为刑事、治安类案件提供视频分析,协助破案12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9人;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求助服务,帮助寻找走失人员1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作者为中共湘潭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