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之:共同把“生命签证”建设成世界和平与共享发展的文化胜地

【编者按】10月22日,“生命签证”纪念馆奠基仪式在湖南益阳市会龙山举行。益阳市委书记瞿海等领导和100多位群众代表参加奠基仪式。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代表捐赠人华民慈善基金会作了题为《共同把“生命签证”建设成世界和平与共享发展的文化胜地》的演讲。经同意,予以刊发。

1540516171_314494009.jpg

“生命签证”纪念馆今天奠基了,这是益阳文化的盛事,也是人类文化的幸事。一年多来,在益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关专家为研究、设计纪念馆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瞿海书记对纪念馆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特别对纪念馆的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提出了具体的原则与建议,并出席了今天的奠基仪式。张值恒市长几次听取了筹建工作汇报。

今天,纪念馆破土动工了。作为捐建方,华民慈善基金会对“生命签证”纪念馆心怀敬重与景仰,也寄予着基金会对世界和平与共享文明的愿景与探索。所以,在今天这个奠基仪式上,我们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认识与体会。

 一、因为“生命签证”,何凤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人,而是一种世界文化的象征 

何凤山出生于1901年9月10日,1997年9月28日去世。早年留学德国,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位资深的外交官。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

但他对自己发放签证的事,长期保持低调。

1999年,何凤山去世两年后,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上,何凤山的义举才被公之于世。一段尘封了五十多年的苦难记忆与生命救助,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

2005年,联合国把何凤山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公民”称号。

何凤山是一个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也接受了系统西方文化教育的人。有人问他,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向犹太人发放前往中国的签证,他说,他所做的事出自一个中国人的“人性”!

我认为,在何凤山身上体现了东西文化的有机结合。他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与纽带。在他的身上,既有中国文化中的仁爱、包容、担当、低调,有西方文化中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向往,也有佛教中的慈悲、平等、敬重生命等,不同文化都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清晰的身影。

何凤山由一个益阳人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的现实表达,看到了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为人类发展与进步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所以,“生命签证”既是对一个人的颂歌、一种人生方式的颂歌,也是对生命的颂歌、对生命价值的颂歌,更是对文化的颂歌、对人类美好情感的颂歌。

二、“生命签证”打开了生命之门,揭开了中国与以色列深厚友谊的新篇章

中国和以色列地处亚洲大陆两端,但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作为世界上两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友好交往已逾千年。

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民族领袖摩西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之地——迦南地。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他在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去世了。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被奴役的悲惨生活。

千百年来,犹太民族是一个长期沉浸在苦难历史中的民族,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颠沛流离、千辛万苦,而又不屈不挠,始终保持着勃勃向上的生机。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历经苦难,犹太民族更加珍惜生命与明天。为了发展,他们勤劳勇敢;为了未来,他们重视教育;为了创造,他们热爱文化;为了伟大,他们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创新精神。这一切历久弥新的苦难记忆与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与长期历经苦难、遭受外来欺凌而浴血奋战、坚强崛起的中华民族又是何等相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而且,经历苦难的民族更懂得和平的美好,更懂得生命的可贵,更理解相互的关怀与救助,更懂得铭记与感恩。

何凤山二战期间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既是中以人民的一份生死关切、生死友情,也寄托了一个中国人对犹太民族的关怀与希望。正因为如此,犹太人民始终铭记着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提供的这份生命的庇护、生命的保障,这份对生命的珍重与捍卫,对民族未来的尊重与救助。

所以中以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2017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中国时,与习近平主席共同宣布建立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揭开了两国友好合作深入发展的新篇章。

面对21世纪发展,中以两国都有相似的国家情怀,中国有中国梦,以色列有以色列希望,中以两国携手合作,一定能共同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所以,作为一个生命与文化的象征,“生命签证”作为一张张生命之门,寄予着中以和平友好之门、中以合作发展之门、中以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之门的祝愿与期待!

1540516262_1614548340.jpg

三、捐建“生命签证”,既是对世界和平进步的呼唤,更是对全球共享发展的追求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更是滋养人们灵魂的良田沃土。益阳不仅山水秀美,人情纯厚质朴,而且文化深厚古远。五代十国齐已的聪颖、清代陶澍的革新、胡林翼的情怀、卢性正的气概等,是益阳文化的风骨,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

这一切成为了何凤山的成长基因与生命力量。

今天,华民慈善基金会捐建“生命签证”既是对何凤山的纪念,也是对何凤山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承与发展,是对益阳文化的传颂,对湖湘文化的传承。

所以,“生命签证”是一个文化载体,是一座精神雕像。何凤山是益阳人,也是益阳文化的一种象征、益阳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更是益阳文化融入湖湘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一种象征与期待。

这样,“生命签证”一个重要的意义,应当在于它的地域性、文化性、国际性、永久性。通过这个文化载体,展示的是益阳人民、湖南人民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对全球共享发展的呼唤与探寻。

我们知道,何凤山是一位外交家,是一位学贯中西的人。何凤山的身上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何凤山的义举更让中以两个民族更加理解、更加融洽、更加友好。这也说明了一种文明交流互鉴的规律,不同民族的文化虽然不同,文明历史也千差万别,但是不同民族都会存在共同的追求,能够共同战胜困难,特别是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伟大理想与目标!

所以,何凤山是益阳的,也是世界的!何凤山是人性的,更是文化的!何凤山的文化精神不仅仅代表了一段历史,也启示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共享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对何凤山先生的纪念之情、用21世纪共享文明的探寻之情、用何凤山的文化精神、用构建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来建设好“生命签证”,让这个美丽的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中以文化交流的重地、世界和平与共享文化交流互鉴的胜地!

上一篇:高考微问答208期:想要报考港澳大学该怎么选? 下一篇:詹姆斯转会之殇:东部孤独求败,西部难求一胜 湖人或成生涯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