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门退居幕后,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原标题:体育部门退居幕后,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体育部门退居幕后,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本报记者 秦东颖
  继去年上海成功举办第二届市民运动会,今年上海创新全民健身赛事体系,举办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从1月1日启动,到11月底收官,城市业余联赛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构建适合普通市民参与的业余赛事层级体系,包括项目联赛、项目系列赛和品牌特色赛事。足球等10个项目联赛,路跑等35个项目系列赛,市民篮球节等11个品牌特色赛事,让沪上体育爱好者充分感受运动的魅力。
  由“封闭”到“开放”、由“小体育”到“大体育”、由“办体育”到“管体育”,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举办,真正实现了“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办赛,让体育成为更多市民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探索大众体育改革新做法后,上海体育职能部门如何转变角色,申城运动氛围是否有巨大提升,不再受审批权限制的体育企业有无忧虑?记者通过走访体育职能部门、办赛企业负责人、参与赛事的普通市民等寻求答案,探究其背后的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办赛模式。

  放手后市场活力被激发

  今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采取公开招标与申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办赛,共有27家协会和71家企业中标参与承办10个项目联赛、11个品牌特色赛事活动和35个项目(210个赛事)系列赛。
  以往的运动会,往往通过行政命令自上而下发动,事倍功半。从市民运动会到城市业余联赛,更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社会力量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办赛模式,都在市场中具有号召力。“三轮驱动”充分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城市业余联赛篮球项目遍布全市16个区,参赛人次达7万。上海洛克公园创始人戴富祺说:“市民运动会让洛克篮球借助政府赛事平台打开办赛新天地。在与各区体育部门的沟通中,原本政府的门槛没有了,对话在同一个频道。”以前可能是各区做自己的赛事,现在站在城市业余联赛同一平台,加上洛克篮球的专业组织,赛事不但更规范,还做出了规模效应。“我们有统一的赛事规程、报名渠道,赛事信息畅通,篮球爱好者可以参加全市所有的分站赛甚至打进总决赛。”他说,“除原有体育部门的场地,洛克旗下的篮球公园也成为补充,委派裁判则与各区篮球协会联动,市场化运作。”
  项目协会也在新一轮体育改革中重新定位、发展壮大。市乒乓球协会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城市业余联赛乒乓球项目创造了多项上海群众性乒乓球赛事之最。比赛时间跨度最长,从1月到11月,几乎贯穿全年; 参与人数最多,从丙级的基础到乙级比赛、再到甲级总决赛,有4000多支队伍超2.5万人次参赛。逐级竞争的赛制极大调动了乒乓球爱好者的参与热情,确保业余赛事的水准和质量。

  形成1+1>2资源叠加效应

  在市体育局的改革引领下,各区体育局也在办赛模式上逐渐转型。今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虹口杯足球赛,承办方奇欢体育把60场比赛全部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这是同等规格足球赛事第一次走进上外校园。以往由于场地少、人手少,虹口的赛事以羽毛球、乒乓球项目为主。现在足球项目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省心省力,又解决了场地问题。
  “过去我们想找个赛事公司也找不到,现在每周都有公司找上门。”虹口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政策、申城全民健身的改革意识,加速职能部门转变观念。她直言,以前区县体育局样样事情自己做,但赛事活动数量不足。现在是做好服务和指导,发挥办赛主体的积极性,补上短板。通过与复元体育的几年合作,虹口易跑已成为上海最文艺的路跑赛事,也在全市打响了虹口赛事的品牌。
  社会办赛,政府提供一笔启动资金,赛事公司通过寻求赞助加大投入。上赛场的元旦迎新跑,赛事公司在策划、执行、招商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嘉定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投入40万元,理论上光支付上赛场租金都不够。赛事公司可以发挥他们在赛事商业开发方面的作用。政府把握大方向,在与其他职能部门诸如公安等方面的沟通中起到协调作用,这也是赛事公司相对薄弱的环节。”
  社会组织站在办赛潮头,体育职能部门变身监管者、服务者,成为群众体育赛事的强力支撑。一位有着多年群众体育工作经验的人士表示,“上海城市业余联赛让市场配置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体育部门可以跳出繁琐的办赛事务,在更高层面思考布局,打造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形成1+1>2的资源叠加效应。”

  既讲规范又保护市场活力

  国务院第46号文件取消全民健身赛事审批权后,不代表体育职能部门无所作为、放任自流。如今体育赛事公司如雨后春笋,办赛市场存在良莠不齐、浑水摸鱼等问题,体育职能部门如何做到既确保办赛规范,又保护市场活力?
  今年6月,上海市体育局发布《关于本市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指导意见》,意在创新治理、加强服务,确保市场活而不乱。《指导意见》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有办赛意愿的市场主体,进行流程指导、规范建议。在城市业余联赛中,体育职能部门会向举办民间赛事的企业解释“赛事备案”的重要性。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鼓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主体向体育职能部门备案。看起来多了个步骤,但备案后,体育职能部门会提供政策咨询、建议等服务。”
  目前,不少投身草根赛事的企业还在初创期,有时还需要职能部门扶上马、送一程。徐汇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政府与办赛主体的信息要畅通,让他们知道找政府并不是被套紧箍咒,而是打开视野。政府、社会、市场形成合力,群众体育未来可以做得更强。”

上一篇:曾经尘土飞扬污水横流 如今成百姓体育休闲空间 下一篇:国社@体育|杜绝业余球场暴力需场上场下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