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使得台湾高教面临严峻挑战。(资料图/台湾媒体)
本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9学年度大学指考(相当于大陆高考)将于7月1日至3日举行,6月30日,开放考生查看考场。去年由于是“龙子龙女”应试,考生人数逆势上扬,但从今年起,参加指考人数呈现“雪崩式”下滑趋势。
今年指考报名人数为49119人,包括集体报名40823人,个别报名(主要是非应届生)8296人。高雄试务单位表示,今年起每年报考人数都会大幅递减,到2026年,高中和中职生将不到15万,而全台160所大学院校的总容纳人数,仅大一就超过32万,少子化使得高教面临严峻挑战。
7月1日的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7月2日考数学乙、语文、英文、数学甲;7月3日考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
至于指考首日天气,台湾气象部门天气预报指出,当天全台高温多云,午后可能出现雷阵雨,考生不要忘记携带雨具。
“台湾大考中心”指出,此次指考会向考生提供冷气(空调)服务,温度定在26℃到28℃,考场会在考前确认设备正常运作。但冷气属服务性质,若冷气故障无法运转,考生不得因此要求加分。据悉,由于部分地区传出登革热疫情,“台湾大考中心”还特别提醒考生,要注意防蚊。
【两岸观察】
雪上加霜
和雪中送炭
本报记者 李惠萍
青睐指考的台湾考生越来越少了。2003学年度,有12.6万人报考,为历年之最,之后逐年减少;2008学年度,报考人数减至9.4万人,跌破10万大关;2017学年度,报考人数仅剩4.7万人;2018学年度,由于考生是“龙子龙女”,人数有所回升,但也仅有5.7万;至于今年,人数仅有4.9万,又呈“雪崩式”下滑——究其原因,一是台湾少子化严重,二是指考越来越“鸡肋”。
其实,这些年指考也不是没有“改革”。譬如,由于语文科考试时间不足,蔡当局“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作文,只剩选择题;又如,考生“7分上大学”备受诟病,经过蔡当局一通“操作”,现在变成“全选C”就能上大学了;再如,去年语文卷拿出宝贵的6分,考“移民工文学”在台湾得奖情况,题目不知所云,真实目的是给蔡当局的“新南向政策”涂脂抹粉。
蔡当局不断恶搞指考,让指考雪上加霜,于是,人们发现,与指考有关的新闻总是“录取率居高不下”“非名校招不满人”“缺额率越来越高”“‘灵魂画手’在试卷上喊出‘为什么我在这里’”之类,今年指考,大概率也离不开这老几样。
因为岛内教育乱象丛生,尽管全台有160所公私立高校“嗷嗷待哺”,还是有越来越多台湾学生干脆放弃台湾高校,转而到大陆读大学。2011年,赴大陆读书的台生有1433人,2017年,这个数字上涨到2567人,在大陆惠台政策加持下,这个数字可望越来越高。不过,大学高校认的是台湾学测成绩——对于迷茫的台湾考生而言,大陆伸出橄榄枝,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民众对“台湾高考”普遍很好奇,因此网上常年流传着“台湾高考试卷”。其实,每次考试过后,读者都可搜索“台湾大考中心”下载最新试题“尝鲜”,看看台湾指考跟大陆高考有什么异同。
名词解释
指考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指的是“大学学科能力测试(学测,年初举行)”“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指考,7月举行)”和“科技院校四年制及专科学校两年制统一入学考试”三种,前两种为台湾高中生进入一般大学的主要渠道。
指考可以说是一个简化版“高考”,设有语文、英文、数学甲(理科数学)、数学乙(文科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十科,学生可以依据专长选择部分科目参加考试。大学在录取学生时,按照不同学科的需要乘以加权百分比,分别计算学生的排名,决定最终结果。
据台湾媒体报道
相关新闻
高雄大学名列
最佳年轻大学
本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千禧年世界最佳年轻大学”排名,2000年成立的高雄大学名列全球第56,也是台湾唯一上榜的公立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