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影、开讲座、打扫卫生,这些是今年暑假大多数社区为中小学生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少学生称这些活动没有吸引力,参与度很低。然而,面对学校下发的“中小学生假期回社区报到考评表”,家长为帮助孩子完成任务,只能去社区“求盖章”。(8月5日北京日报)
社会实践是中小学生们的一项暑假作业,是孩子们逐步认知社会、融入社会的良好契机,其初衷是很好的,然而落实起来却有多方阻力:社区工作繁忙,且缺少组织此类活动的经验和人才,给予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不够,难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孩子暑期负担重,社会实践往往是走走过场、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不如去培训班还能学到更多东西;部分家长认识不够、敷衍了事,只求盖章完成任务。
据报道,某社区盖章证明涉及125项之多。社区公章被居民戏称为“万能印章”,小到电瓶车上户、大到居住证明,涉及公安、民政、人社、计生、房管、教育、安监、食药监管、司法、房管、工商等部门,以及银行、医院、保险公司、物业企业、供电局等行业部门,办事都需要通过社区这枚小小的公章。社区工作人员要引好“上面千条线”,当好“下面一根针”,实属不易。
暑假到了,孩子们却并没有放假,甚至有些孩子被各种培训班占满了时间,连周末都没有,比上学时更忙。在上海,家长一个暑假为孩子课外学习花一两万元很普遍,有的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培养孩子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家长是因为要上班,孩子没人带;有的则是从众心理作祟,看到别人都给孩子报了班,自己没报觉得不踏实。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不应该是充斥着各种培训班、感觉很疲惫的童年,而是劳逸结合,有更多时间与父母相伴的快乐童年,是逐渐融入社会、增长见识,能解放孩子天性的美好童年。
社区干部工作再忙,敷衍了事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公章代表了居民自治组织的公信力,不能讲人情,更不能任性。要通过推行“精简证明”,减少审批程序,理清部门职能,可以让信息多跑腿,让民众少跑腿,同时减轻社区的工作压力,释放出社区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更多的投入到为社区居民做实事、服好务上来。要通过探索社区购买服务项目服务居民,选出一批典型社会实践项目向每个社区推广,聘请有经验的社会实践老师授课,提升暑期社会实践质量,让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有新鲜感、参与感和成就感,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到社会实践的乐趣。
“一流的家长是榜样,二流的家长是教练,三流的家长是保姆”,家长要转变思维,提高认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们期盼更多的不是“苹果”、玩具或衣服,而是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携手相伴。家长们要积极引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不为了完成任务去求盖章,为孩子做诚实守信、踏实做事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