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四)

内容摘要: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旧自然观的批判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利用,创立了一种与以往的旧自然观有着根本区别的新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现了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肯定自然界具有物质客观性、具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先在性和前提性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的中介,去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不仅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超越了一切旧自然观的历史局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小说;生活;机械论自然观;人类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鲁滨逊的;恩格斯;航行;哲学自然观

作者简介:

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上)

  ——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

  在西方有这样一部小说,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Rousseau,1712—1778年)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就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Defoe,1660—1731年)在59岁时出版的自传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

  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然而,航行的途中风暴将船只打翻了,鲁滨逊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的孤独时光。

  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鲁滨逊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晒面做面包。在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奴仆。

  就这样,鲁滨逊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

  这篇小说一经发表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伴随着小说的流传,“鲁滨逊”成了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鲁滨逊的小岛”也从此成了人们心目中一个与世隔绝的纯粹自然世界的象征。

上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简化管理为科研人员减负 下一篇: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招聘流动编制人员公告【招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