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新闻客户端5月17日消息 金华日报永康分社记者 朱青恒 文/摄
日前,2018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浙江分站永康赛区预选赛在永康市博物馆成功举行。
环球自然日是一项基于项目式学习教育形式的公益性课外活动,在全球总决赛取得名次的团队将有机会获得到不同国家参观和学习的“肯尼斯·贝林探索之旅”奖励。此前,永康市博物馆已连续两年组织过该项挑战活动,均有永康选手入围全球总决赛,并在总决赛中获得银奖,永康市博物馆也荣获2016和2017年度组织奖。
今年的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浙江分站永康赛区预选赛得到了永康市各校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共吸引包括永康中学、大司巷小学、人民小学等在内的32支队伍参赛。最终,永康赛区预选赛共评选出11组学生作品入围浙江分站决赛。
应活动方要求,今年的挑战活动在永康设立浙江分站唯一的县级分赛区。永康市文广新局党组成员、巿文物办主任陈景说,承办此次活动,除了可以深化市博物馆教育功能外,还可以通过此类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追求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到探索自然科学的队伍中来。
入围省赛作品选登
创作思路:货币的发展与起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而进行。通过对货币演变的研究去探寻其变化的历史原因,借古探今,汲取经验,更好得服务于社会生活。同时,在探究货币演变的过程中,探寻其不变的内涵,培养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
创作思路:在科技水平落后的过去,天气现象对人们衣食住行的影响是巨大的。那时的人们靠天吃饭,仅凭经验对天气进行预测,对于天气的干预无能为力。现在,人们可以借助遥感卫星等先进仪器对天气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人为干预,比如人工降雨和人工消云等。未来,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和增强人类对天气的干预能力是“把握天气的脉搏”的一个方向。
创作思路: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一直探索如何征服黑暗。在古代,人们最常用的光源是火焰光源,当然也有家境贫寒的学子,以囊萤映雪的方式读书。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电灯,黑暗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但是,人类在研制更节能高效的光源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作品就是想通过对过去、现在光源的了解,想象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光源,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创作思路:随着科技的发展,刀不只追求锋利和坚硬,而是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和能量。什么都可以是刀,连最软的纸片和水都可以成为刀。现在的刀各有特性,水刀切玻璃,玻璃不易破碎,切得整齐;激光刀用于医疗,准确细致;未来的刀,它将是一把“神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把隐形的刀可以切去性格的缺陷、人的缺点、身体的绝症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会实现。
创作思路:坐飞机的时候看窗外的景色,引起了对窗户的思考:飞机上的窗户和普通的窗户有什么不同?我们研究了飞机上的窗户后发现,窗不一定是用玻璃做的,也不一定是一层玻璃,可以是树脂等其他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窗户的种类越来越多,作用日新月异。开始窗户的作用是采光,现在可以通过窗户了解人类、了解大自然、进行远距离沟通。也许,未来的窗户还能带我们时空旅行。
创作思路:偶然间,我们在网络上获取到有关港珠澳大桥的消息,感觉它雄伟壮观。转念,又想到了本次环球自然日的主题:过去、现在、未来。由此,准备探索桥的发展史。我们想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桥,以及古代、现代和未来的桥是怎样的。
创作思路:作为“百工之乡”“五金之都”的永康,一直与衡器有着不解之缘。30多年前,永康工匠凭着钉秤的手艺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永康工匠制作的秤精准且精致,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小小的秤杆中。如今,木质秤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生活中电子衡量器具日益普及,这些电子秤大都产自永康,占全国销量的80%以上。从木质杆秤到电子秤,我们很好奇衡器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与永康的缘分。于是,我们就展开了这一次“穿越时空”的衡器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