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内容摘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如何激活基层社会使其在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不同地方根据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建立起自己的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发展方式,也可以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结合的契合点。气候变化研究中社会科学研究很有必要对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参会学者的调研主要集中在新疆和内蒙古两地。虽然目前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研究多以宏观气候模型为主,但回到具体地区的气候变化影响和应对措施上时,社会科学家需要自然科学家的支持,也就是说,需要自然科学家做微观层面研究,包括个人和社区层面和具体地区层面。目前社会科学家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气候变化认知,二是气候变化适应。

关键词:适应;影响;层面;社会科学家;气候变化研究;社会科学与;社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牧民

作者简介:

  如何激活基层社会使其在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不同地方根据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建立起自己的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发展方式,也可以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结合的契合点。

  如何让社会科学家更多地参与“未来地球计划”以推进全球气候变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是中国展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以及紧跟国际研究趋势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大学,在重庆召开“气候变化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社会科学的视角”研讨会。会议围绕北方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展开,讨论社会科学家如何参与和组织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研究。来自社会学、人类学、草原学、气象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30多位学者参加研讨。

  会议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社会科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是否重要,二是如果重要,那如何实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合作。

  气候变化研究中社会科学研究很有必要

  对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参会学者的调研主要集中在新疆和内蒙古两地。来自新疆师范大学的崔延虎强调了新疆气候变化研究的复杂性,并以塔里木河为例展开分析:虽然高山冰川加速萎缩和温度升高在短期内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但要考虑如何利用这些水资源以及如何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北京大学的李文军提出内蒙古草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这些年来当地牧民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买草和走场,尽管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了牲畜死亡率,但是其长期的效果可能会导致牧业生产成本增加、草场压力增加,进而增加牧民的债务,造成草原畜牧业的不可持续。

  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川西草原与拉萨河谷。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的泽柏介绍了川西草原的研究工作。那里的牧民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对他们的影响,同时也要面对很多生态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变化。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护生态,如游牧民定居项目、退牧还草项目以及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资金投入巨大,但这些项目的实际效果与初衷差距很大。这些项目简单地以补偿要求牧民减少放牧,不仅没有解决牧民的发展问题,生态问题也未得到解决。李锦在拉萨河谷的研究也表明,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烤烟等经济作物的引入与气候变化的因素相结合,对河谷地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扎洛研究员通过案例讲述了生态移民对于当地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影响,增加了人们对这一问题复杂性的认识。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都是生态脆弱地区,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相互叠加,使两地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风险。我们经常以气候变化影响为由去调查受影响地区和人群,但我们不可能把气候变化影响从其他影响因素中摘出来。这样的复杂情况用任何一种单一视角都是解决不了的。因此,采用跨学科的视角去理解这些复杂问题是必然的,联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研究也是必须的。

上一篇: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揭晓 17年9度空缺 下一篇: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挪威研究理事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