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精准對接群眾需求文明實踐直抵人心
活動熱鬧聚人氣服務精准見實效
“下這麼大的雨,我以為沒幾個人願意來了,沒想到學員全都到齊了,下課了大家還拉著我問問題。”在后井村老年大學教學點,教授太極拳的李老師欣慰地告訴記者。
此外,新垵村老年大學教學點開學僅一周時間,就有41名老人報名,首批開課的營養保健課和太極課堂堂爆滿。村民小黃開心地說,“爸爸總是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勸他多走動就是不聽,這回上了老年大學,爸爸天天拉著我們練太極。”
“群眾想來,愛來,常來,我們的老年大學教學點人氣旺,就說明教學點開對了。”海滄區老年大學校長郭順利說,今年3月,海滄針對農村人口年齡結構的現實特點和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居民通過“點單”的形式選擇課程,由區老年大學教師志願者常態化在各個實踐站的教學點開課。目前,在1個街道實踐所和11個實踐站建成的區老年大學教學點,共開設了中醫養生、中國歷史故事等25門課程42個班,報名參與超過千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滄各個文明實踐站,有一群台灣青年始終密切關注著居民群眾的需求,並結合實際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在海盛社區實踐站,台助呂紹園開設的手機攝影課程吸引了眾多老年人,他手把手耐心教導,廣受好評。在霞陽社區實踐站,台助周姿綺帶領大家學習毛巾操,不僅鍛煉身體,也有效緩解了患肩周炎居民的病情……
“海滄通過開辦‘四點鐘學校’,引導未成年人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與學校的延時服務互為補充,有效解決了父母的后顧之憂。”海滄區委文明辦負責人介紹說。
不難窺見,海滄聚焦“一老一少”兩大群體,探索生成了一系列接地氣、有生命力的文明實踐活動,成為服務群眾的生動舉措,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項目多樣有活力志願服務成風氣
其實,老年大學教學點和“四點鐘學校”只是海滄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滄針對不同群體特征和需求,不斷探索推出各類志願服務品牌。
“益同成長”項目以服務新型留守兒童為目標,通過大學生志願者與小學生結對子的形式,為兒童提供學習生活等多方面輔導幫助﹔幸福食堂項目通過為村居老年人提供熱騰騰的免費午餐,實實在在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產學研聯盟項目將優質企業資源與學校對接,組織學生走進企業開展研學活動……在海滄,志願服務品牌百花齊放,有效推動新時代志願服務蓬勃開展。
志願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力量。各類活動有序開展,離不開海滄日漸龐大的志願者隊伍支撐。在區級層面,9支各有所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和各級文明單位志願服務隊深入基層開展志願服務﹔在基層,各實踐所、站發動群眾,引導群眾組建起各類型的志願服務隊伍,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當前,海滄已經形成了多行業、多領域、全民參與的志願服務機制,全區各類志願者隊伍超過330支,注冊志願者人數已達4.75萬余人。
“健康海滄”進社區文明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為群眾開展義診,並啟動三癌專項篩查﹔“小太陽行動”走進特殊老人家中,送上無微不至的關懷……如今,源源不斷的志願服務輸送到海滄基層,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越來越多貼心服務。
此外,海滄區向300余名志願服務注冊地都在海滄且在“志願廈門”登記服務時長超過300個小時或600個小時的志願者,發放了志願服務榮譽卡,在為志願者提供福利大禮包的同時,進一步規范了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弘揚志願服務精神,鼓勵引導更多群眾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廈門日報 文/ 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楊佳怡 林藝萍)
【1】【2】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