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不绝刻书声(3)

叁 运河长流 书香不断

日趋小众,这是扬州雕版印刷及其制品不容回避的现实。但作为文化载体的线装书,不仅具有阅读功能,同时具有把玩、收藏、赠送等功能,兼具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有专家预测,古籍线装书将迎来春天,整个行业的产能远远跟不上需求。从2002年5月开始实施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利用现代出版印刷技术,对珍贵孤罕的古籍善本进行仿真复制。在这一背景激励下,古典名著、家谱等的出版蓬勃兴起,书画家个人出版也大量涌现。

广陵不绝刻书声(3)

广陵古籍刻印社刻印的《郑板桥手书论语》内页局部图 庄文斌摄/光明图片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努力适应市场需求。聂正群告诉记者,近几年,刻印社的销售收入一直稳定在四五百万元左右,其中,采用手工雕刻技艺的制品占总销售额三分之一,其余的均为采用影印技术生产的书籍的份额。

记者在广陵古籍刻印社陈列厅看到,这种采用现代技术印刷的书籍,纸张材料仍为传统的特色宣纸,后期装订也仍采用传统装帧形式。据刻印社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影印的图书用存世的书籍作为底本进行拍照或扫描,经处理后印刷发行。影印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原作风貌,成书速度快,成本相对雕版要低得多。通过影印技术,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了《康熙字典》《史记》《扬州名园记》等线装书籍,受到各大书店和忠实读者的欢迎。

“雕版印刷技艺既要坚守传承,也要守正创新。相关单位可以在专家参与下出版优质的国学教材。从简单的《论语》开始,用雕版印刷的形式,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经典书籍。”苏州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授周生杰认为,“雕刻精美,纸张优良,版式疏朗,字体考究,这样的国学教材放到孩子手里,会让孩子油然生出一种敬意。”

政府的支持也让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有法可依。2018年,扬州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等非遗项目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实行“分级、分类”保护。“这些活态的人文传统与古运河、瘦西湖、大明寺、东关街等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扬州的传统文化生态。”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认为,通过立法保护非遗,进一步提升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服务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于彰显扬州历史文化地位、传衍扬州人文精神、促进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这门古老的非遗,正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创造中,走入寻常百姓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运河长流,书香不断。

(作者:苏雁 光明图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广陵不绝刻书声(3)

标签: 广陵 古籍

责任编辑:王贵溪

相关新闻

让古籍善本成为“自带流量”的文明瑰宝

历史大浪淘沙,善本千年留传。   一本好书,一座富矿。对待文明遗珠般的古籍善本,我们始终谨记“盛世修典、和世存典、乱世毁典、末世忘典”的古训。最近这段时间,唤醒沉睡的古籍善本成为舆论圈的一件盛事。就在“文脉颂中华·e页千年”中华古籍善本网络主题传播拉开序幕之后不久,5月26日,东方卫视“古籍今读”开播分享会暨上海图书馆藏古籍善本特展开幕式亦在线...

数字赋能,活化古籍善本

据媒体报道,自2019年起,我国将在10年内累计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开展迄今为止布达拉宫最大规模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其中,数字化保护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藏着千百年的经验智慧,传扬着古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皈依。2008年至今,国务院陆续公布了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些年的“古文热”“经史...

解开我国古代典籍诞生的谜团

广陵不绝刻书声(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资料图片 史墙盘(西周) 资料图片 甲骨文 资料图片 周少川   周少川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荣誉会长,《文献》杂志编委等职。从事历史文献学、...

探访古籍修复师 指尖动毫厘古籍传千年

广陵不绝刻书声(3)

广陵不绝刻书声(3)

广陵不绝刻书声(3)

广陵不绝刻书声(3)

探访古籍修复师:指尖动毫厘 古籍传千年

广陵不绝刻书声(3)

广陵不绝刻书声(3)

广陵不绝刻书声(3)

广陵不绝刻书声(3)

上一篇:金边举行中柬文化旅游友好交流大会 下一篇: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即将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