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 (记者 董婉愉) 昨天上午,南京市第一家由社会资金创办的慈善超市,在南京鼓楼区湖南路街道开业。辖区10名低保、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失独家庭等低收入家庭代表,在超市收到第一笔大米、油等生活用品救助。多年来,慈善超市一直由政府主导,根据相关政策和新出台规定,现在转为社会资金介入公益慈善超市服务,这是南京的第一家。
“平时生活中需要的都有,价格也比一般超市和菜场便宜,就是不知时间长了会不会涨价?”南秀村居民刘老太太搀着老伴挤在人群里,她花1.2元买了四根玉米、3.96元买了两斤香蕉。她告诉记者,绿豆、小米等也很便宜。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推进慈善超市民营化建设。经过三个月精心准备,上述“苏慈苏善慈善超市”终于开业。该公益慈善超市有几个功能,首先是政府把原来救助低保等困难人员的资金交给慈善超市,补贴到前期的建设费,如依据改造装潢面积进行补贴;运营期间对低收入人群的上门服务,也会再给予运营补贴。超市将从街道获得全部符合条件的政府救助资金,所有会员办卡后,困难人员在超市消费的价格均以出厂价另册计费。所有商品的进价目录,将在鼓楼区民政局、湖南路街道和各社区进行备案,便于政府部门对社会办慈善超市的监管,这也是社会办慈善超市的一个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