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现象由“盆景”变“风尚”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科教卫新闻  
 
   

   
最美现象由“盆景”变“风尚”  
2017-06-11 10:27:48 杭州网  

    浙江完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杭州钱江新城青少年发展中心东北角。一双纤细的手,伴着落日余晖,托举起可爱的婴孩。夕阳斜照,这尊“妈妈的手”雕像,倒影在广场上,被拉得分外悠长。

    “最美妈妈”吴菊萍常来此地,作为这惊世一托的原型,她说,这座雕塑不是为她个人而造,而是为杭州所有爱心人士树立的一座丰碑,见证着这座美丽城市的人心所向。

    时钟拨回到2011年7月2日下午1时许。在杭州滨江区一个住宅小区内,一名两岁女童“妞妞”突然从10楼坠落。按照自由落体公式,只要再过2秒时间,妞妞的身躯将砸向冰冷的地面。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恰巧在楼下经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用张开的手臂接住了孩子,孩子的性命保住了,可“嘭”的一声,巨大的冲击力将吴菊萍的手臂撞成粉碎性骨折。

    那一刻,平常的道德修养、本性和良知的积累在瞬间爆发。吴菊萍用双手托举起一条稚嫩的生命,更托举出真善美的大爱,不仅感动了杭州,感动了中国,还感动了世界。感动中国栏目组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最美现象由“盆景”变“风尚”

    这样的精神仰望,托举起大美与大爱,在浙江不断涌现。5年后,同样再现了一幕生命托举。杭州艮园小区,一名年轻的女子从六楼坠下,就在那一刻,安徽来杭务工人员蒋承仁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伸出了双臂……生死间同样绽放出瞬间的勇气与担当,老蒋被世人誉为男版“吴菊萍”。

    从吴菊萍的惊世一举,到蒋大伯的毫不犹豫,我们发现,温暖和善良,若涓涓细流,从未远离,却润物无声,最美人物、最美现象,充斥进整个社会的肌理。我们看到,最美司机吴斌被铁片击中却强忍剧痛缓缓减速拉起手刹,开启双跳灯并打开车门;我们看到,在7·5公交车事件中,飞奔而至的老兵李鹏涛奋力救人,被火灼伤了脸颊和双手;我们看到,富阳籍同学何俊斌在刹那间“生死一推”将生留给他人;我们看到,在杭州每一条斑马线前,一个个普通司机的礼让……

    六年,弹指一挥。繁华巨变。钱塘潮涌,奔腾起浙江精神的波澜壮阔。期间,“最美”现象从盆景变为风尚,“最美”精神尽情彰显,当代浙江人在物质的丰盈与精神的富足中,赢得世界的“点赞”。“最美”,是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故事,被一遍遍续写、传承……凝聚成这座城市引人入胜的“风景”,也令这座城市具备“向美而生”“从善而流”的底蕴和风骨。

    日前,5月浙江好人榜揭晓,助人为乐的潘菊青、胡彩凤等人,见义勇为的陈临、王玲超等人,诚实守信的王菊红、毛羽华等人,敬业奉献的刘想、郭建乐等人,孝老爱亲的夏明儿、吴阿花等人登榜,凡人善举,温暖人心,最美人物,灿若星辰……

    这些最美人物身上,彰显着人性的光辉,温暖进我们心底。每一次的最美评选,都会成为一道闪亮的榜样力量,激发起人们内心的善,为“最美现象”注入强大的价值能量,一次次镌刻下浙江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点点足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切,源于率先在全国富起来的浙江,较早经历了百姓幸福感如何持久、发展活力如何持续的拷问。省委、省政府循着“如何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这一思路,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秉持着“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在“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一以贯之,培植着“最美土壤”,孕育着“最美群像”,建设起了一个个精神富有的道德高地。

    从一次感动,到一片赞美;从一种震撼,到一场洗礼;从“最美人物”,到“最美行业”,这不仅仅是称谓的变化,更是理念的升华。在“最美”导向之下,道德的力量突破群体、地域、行业的拘囿,传承、发扬、催生一片美丽的风景。在浙江各地,各行各业把选树“最美人物”作为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有效抓手,形成了“处处好风景”的浙江现象。

上一篇:弘扬敬老传统美德 倡导爱老社会风尚 下一篇:红马甲志愿者:倡导礼让风尚 维持交通秩序